|
|||
您现在的位置: 恶人谷珠楼 >> 珠楼 >> 杂缀 >> 老哈练笔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说平仄 |
作者:哈哈儿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2095 更新时间:2003/6/9 |
哈哈说诗本来是在读过“齐鲁论坛”诗歌专栏上网友的大作后有感而发的,当时贴了三篇,分别是说真情、说技巧、说形象,后来感到意犹未尽,就又贴了三篇,分别是说意境、说风格、说韵律。再后来因为自己水平有限和某些其它原因,哈哈中止了在论坛的说诗。但前面的六篇还有许多不完整的地方,比如说韵律,哈哈曾说过包括平仄、对偶和押韵三个方面,在说韵律中只说了对押韵的看法。因此在珠楼补充两篇,分别是说平仄、说对偶,因为不再往“论坛”贴,所以这两篇将减少一些感想性的东西,多一些知识性的介绍。下面言归正传。 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哈哈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特别是写旧体诗,哈哈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旧的平声不分阴阳,如现在读阴平的“忠”、“功”,读阳平的“同”、“红”,旧时都入一东韵,在诗词中可以押韵。仄声除上、去以外,还包括入声。入声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是由p、t或k收尾的),金元以后在北方话中渐渐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话里变为平声。因此,我们用普通话语音读旧诗,有时会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如白居易《草》结句“萋萋满别情”中的“别”,照格律应该是仄声,因为古代乃是入声字,可是现在读平声,就变为平声了。此外,上声变为去声的字也有一些,如“市”、“道”等,因为都属于仄声的范围,在平仄运用上关系不大。 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收敛、短促,音的性质各有特点,因而产生的情调也就不一样。按照音乐的要求——和谐、变化、抑扬顿挫等,如果能够使两者互相配合,交错出现,听起来就感到悦耳,否则就感到沉闷、单调。比如说,“走马观花”是仄仄平平,“骑驴观花”是平平平平,“走马看叶”是仄仄仄仄,三种说法对比起来,显然是“走马观花”好,因为声音有抑扬,有变化,和谐而不单调。《红楼梦》第五十回即景联句,凤姐起句“一(旧是仄声)夜北风紧”是仄仄仄平仄,李纨续句“开门雪尚飘”是平平仄仄平,显然是续句更加悦耳,因为平仄协调。不只是诗,散文或日常说话也有一个调平仄的问题,只不过没有韵文表现的那么明显。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什么不说“上山容易下山不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后者平仄不协调,说起来拗口。 平仄是汉语语音的客观存在,求平仄协调乃是人为,但“求”是人为,至于怎样才算协调却不是人为。以律诗为例,五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七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音调的变化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有人称之为“音步”或“节”,而这个“音步”的重点在后而不在前,所以前可变通而后不可变通。这是语言音乐性的自然要求,如果不这样,而硬要以一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为单位,或变动一个“音步”的后一个音节,就会失去语言的音乐性。 要想了解平仄,对平仄有更深的认识,最好多读读盛唐及其以后的格律诗,也就是律诗和绝句,因为格律诗对平仄要求是比较严的。以五言律诗为例,仄起的格律一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起的格律一般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调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条件,讲究很多,限制很严。一句之内,两个邻近的音步要变,如仄仄之后必须是平平,平平之后必是仄仄。有三平相连的情况,那是因为句末必须用仄,所以把平声提到前面,连用三仄的道理相同。前边已经说过,音步的重点在后一音节,所以在诗作中,音步的第一个音节可能不合格律,这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当然有时不能不论),但音步的后一音节却不能通融,这就是常说的“二四六”分明。就是在前一音节可以通融的情况下,很多诗作者还是要有意补救一下,如“势分三足鼎”,“势分”应该用“平平”而用了“仄平”,于是紧接的“三足”该用“仄仄”而用了“平仄”,把前一音步少用的平在后一音步补上了。 跳出本句,在一联(单双两句是一联,单数句名出句,双数句名对句)之内,平仄要求同样严格——邻近音步要平仄不同,如出句是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是平平仄仄平,否则就是失对。音步前一音节偶尔不合,有些作者也愿意用前述的方法补救一下。 跳出一联,也就是联与联之间(律诗八句四联,有人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平仄方面仍然有严格要求。要求的性质是要同,其实是以同求变。所谓同,作诗的术语叫“粘”,就是双数句和其后的单数句平仄要相同,如双数句平平起,则其后的单数句也要平平起,否则就是失粘。粘是以同求变,因为不这样,而前一联的第二句和后一联的第一句也要求对,各联的平仄情况就完全一样了。 可以看出,在格律诗中,对平仄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那么现在学习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呢?正如哈哈在说韵律中所说,“推陈”是为了“出新”,“取”是为了“用”,学习借鉴古人好的东西,可以使我们的诗作更具有韵律感和艺术性,作旧体诗如此,作新体诗也应该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作者:哈哈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哈哈儿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资料 | ||
说填词 说对偶 说韵律 说风格 说意境 说形象 说技巧 说真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恶人谷珠楼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 站长:哈哈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