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珠楼 | 茶馆 | 墨迹 | 电书 | 搜索 | 中楹 | 
您现在的位置: 恶人谷珠楼 >> 珠楼 >> 杂缀 >> 老哈练笔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对联的形象塑造

作者:哈哈儿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1948    更新时间:2003/6/9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但许多人认为,形象应该是小说、传奇中才应该有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但诗词、对联作为一种高度凝炼的艺术形式,能够塑造形象、需要形象的支撑吗?哈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形象化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手段。从小的方面来说,“形象”自然是指人物形象;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艺术作品中再现生活中的人物、景象、事物、现象等可感部分,不都是形象吗?

  相对于小说、戏曲、故事而言,诗词、对联塑造形象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可能洋洋洒洒地铺陈、描绘,但正是由于诗词、对联的这一特性,也为形象的塑造开拓了另一空间,也就是形象的典型化,即以一当十,以点概面。

  先举一个诗词方面的例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大家倒背如流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中的“儿童”正是一典型的形象,诗人久离故土,衰老回乡,需要描写的内容肯定是很多,比如家乡的变化,比如亲人的变故,比如乡亲的寒喧。但诗人并没有把这些形象一古脑地纳入诗中,而只是选取了儿童这一典型形象,并以“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离家的时间之长,另一方面也间接地说明了家乡的变化,你看,乡人都生育了一代又一代了,其他的变化还小吗?

  具体到容量更小的对联中,对形象的选择就更要知微见著。长联可容纳的形象比较多,暂且不论,试举几副短联为例:

  刘鄂的题济南古水仙祠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上联描绘济南的景色,济南以“泉城”著称,并且菊花也是闻名全国的,因此作者选取“寒泉”、“秋菊”,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下联描绘济南的繁华,作者也没有泛泛地去描绘歌舞楼台、明湖夜月,而只是选取了“画船”这一典型,就足够了。你看,夜半三更游船尚在藕花中穿行,其繁华、秀丽不是一语道尽吗?

  再如乾隆题杭州西湖净慈寺联:“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短短的十四个字,却通过对云间树色和山涧泉声的生动描述,将西湖净慈寺及净慈寺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有如一幅清幽绚丽的图画。也许,乾隆身为九五之尊,对自己属土之美,除了平常人的欣赏之外,还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作者的身影,但有谁能说作者不在形象之中呢?可以说,作者已经与形象融为一体了。诗词(对联)创作是诗人(联友)生活积累的艺术再现,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提炼形象,并由此抒发感情。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把握事物程度不同,在形象的选择凝炼上也有质的区别,有的形象一般化,平淡无奇、苍白无力;有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记得清、记得牢。这也是作品优劣的重要体现,形象具体生动,就能打动人,就能出佳作;形象杂乱平淡,流于一般,就难以写出好的作品。(2002.11.28)


 作者:哈哈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哈哈儿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资料
    评一副对联(兼论一些联理)
    嵌名联小议
    对网络对联现状的几点看法
    建立对联格律的几点思考
    联作四弊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