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珠楼 | 茶馆 | 墨迹 | 电书 | 搜索 | 中楹 | 
您现在的位置: 恶人谷珠楼 >> 珠楼 >> 杂缀 >> 老哈练笔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立对联格律的几点思考

作者:哈哈儿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1884    更新时间:2003/6/9    

  对联创作有没有规律可循;现在有没有成熟的对联格律;有没有必要建立对联格律;如果有必要,要建立什么样的对联格律,如果没有必要,对联创作要走向什么方向?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前两年在联界曾经是很热门的话题,除了专业报刊外,一些文学类甚至休闲类报刊,都刊登过这方面的文章,在网上也曾有过一些讨论,但总体上不如报刊热烈,且讨论的面较窄。近期似乎有些降温,之所以如此,一是可能因为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共识;二是讨论的面不宽,反反复复总是同样的问题,大家都有疲乏的感觉。但沉寂是爆发的预兆,也许在今后两年,对对联格律的讨论会再次升温,并且会逐渐由表面向实质、由由实践向理论过渡。就这些问题,哈哈也想胡言乱语几句,主要是想提出一些想法,供联友讨论、思考。

  一、对联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必要建立对联格律?

  这个问题总体上没有大的分歧,大多数人认为对联创作如同诗词曲赋一样,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对联格律也是必要的。对此,哈哈持相同的观点。

  二、现在有没有现成的对联格律,对联格律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已经有了较为规范的对联格律,并以马蹄韵、诗韵+马蹄韵、对联六相等不同观点为代表。哈哈认为,虽然对联的发展历史已经很长,但在长久的发展中,一直是其它文学形式的伴生物,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联格律,目前对对联格律的总结,其实是对长期以来对联实践的概括,并没有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

  以马蹄韵为例,这是余德泉教授大力提倡的,并且形成了专著,也为许多联界人士所认同,但这一理论至少目前并不成熟。虽然余教授通过一些数据说明马蹄韵的主导地位,但那些数据是在包括一些变例在内、并且是一些以诗律为标准的老学者的选本为准统计的,如果以各地出版的《对联集成》为准,且抛掉一些变例,显然没有那么高的比例,更何况余教授提出的许多变例本身就与自己的理论相悖,而用马蹄韵指导长联创作,会使句脚平仄走向呆板、呆滞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再比如,“诗律”+马蹄韵,虽然能够弥补马蹄韵本身的一些缺憾,但诗律本身就面临着一个变革、创新的问题,如果以此为指导,岂不是在诗词创新的同时而对联却要复古?这显然也不能算作成熟的理论。

  再比如,平仄竿的问题,这是启功老先生提出、常江老先生引入对联领域的,近期见网上一些朋友提出一种“混合平仄竿”提法,但这些都是着眼于对联的平仄律的,且不论其合理性如何,但显然不能覆盖对联格律的范围。

  总之,哈哈认为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对联格律,这仍是需要联界讨论解决的问题。至于对联格律的发展方向,哈哈倾向于建立独立的对联理论,诗律、词韵、马蹄韵等等都可以借鉴,但不能未立律先定框,把自己圈死。

  三、对联格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从目前对联创作来看,需要遵守的框框很多,但要形成独立的对联格律,究竟应该纳入哪些内容?以对联六相来说,其中包括了对联创作的大部分内容,对对联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本身六相既存在强弱不均的问题。哈哈认为,对联格律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联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对联,比如字数相等,如果字数不等就成了排句了;比如内容相关,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天南海北、任意挥洒,但相关不是相连,相连是相关、相对也是相关。有了这些基本要求,大家写对联就有了一个可依仗的东西。第二,对联的普及标准。对联的实用性很强,涉猎对联的人范围也很广,雅如文人学士,俗如山野村夫,都可以在此一展才华,对此,不可能按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如果一定要老百姓去平平仄仄,写副对联还要翻翻平水韵的话,那对联就成了专家文学了,肯定会脱离大众,就像词的发展一样,最终走向风花雪月。因此,对对联的普及问题一定要考虑在联律之内。第三,对联的美学标准。在兼顾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要考虑对联的美学问题。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没有一个较高的标准,全部走向平民化、口语化,莲花落之类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不是也经过一代代的整理提高吗?对联的美学标准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声律问题,就包括辨音、节拍、旋律等诸多方面,并不是一个平仄律所能涵盖的。再比如,选字问题要不要考虑?如果从美学角度看,当然也要考虑,如果字形单一、或者上下联笔划相差很大,大家挂到室内、贴到门上看看,你自己不扔掉才怪。显然,类似的问题也应该考虑在联律(也许说规范更准确)之内。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显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能解决,需要有关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研究解决,同时这也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四、关于格律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时代在发展,文学创作同样具有时代性。那么,格律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哈哈认为,在形成对联格律时,既要继承传统的、好的东西,又要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不能像填词那样,多少年过去后,就从“倚声作词”变为“依律填词”,当时的音律已经消失了,大家还在抱着图谱、平平仄仄一个字一个字地填,这样搞出来的东西,即使定使合律,让现代人读起来也不一定就美。因此,对联格律也必须考虑这一问题。比如平仄律,这恐怕是现在最不能触动的一条格律,但这条格律已经有了很大的局限,甚至有人称其为“以活人之口,发死人之声”,这虽然有点偏激,也从侧面说明了平仄规律也要创新。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古四声与新四声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哈哈认为新旧四声在一个很长时期内还要并存下去,不会像一引起人预言的那样,学过平平仄仄的那一代人去世了,新四声就会一统天下,这样断言为世过早。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新四声要逐步占上风,因为新四声毕竟符合现代人的口语习惯。因此,在制定平仄格律时,就一定要兼顾这些东西,要继承,更要发展,至少要为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还是音律问题,现在人们开始提出平仄是否合理的问题,这同样也值得探讨。把新四声中的一、二简单地归为平声,把三、四声简单地归为仄声,合理吗?哈哈曾见到一篇文章,提出不同声调相对的问题,这个提议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势必会动摇平仄律的基础,过去的许多东西就要重新定位,这显然是一场革命,而目前在对联理论形成上,哈哈认为还是应该是改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大胆的、突破性的探索,无论成功与否,都是有益无害的,但不可匆匆地肯定一方,而否定某一方。

  关于对联的格律问题,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哈哈的水平有限,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说上面这些,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家有兴趣来讨论这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对联理论的形成,也有利于网络对联的发展。(2002.11.28)


 作者:哈哈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哈哈儿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资料
    评一副对联(兼论一些联理)
    嵌名联小议
    对网络对联现状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联的形象塑造
    联作四弊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