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珠楼 | 茶馆 | 墨迹 | 电书 | 搜索 | 中楹 | 
您现在的位置: 恶人谷珠楼 >> 珠楼 >> 杂缀 >> 老哈练笔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平仄与四声(上)·平仄格律的得与失

作者:哈哈儿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2602    更新时间:2004/4/17    

  平仄相谐,是对联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字数相等。如果抛开字数相等这一大家共知的原则,那平仄相谐在对联格律中无疑是第一位的。虽然在建立什么样的平仄格律上还有些分歧,比如新四声与老四声的问题,比如平仄的宽与严,但没有几个人否认这条格律的存在,大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守这一条格律。可是,对平仄格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明月就自己的认识谈一些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自从南朝时期的沈约与周颙等创立四声八病之说以来,平仄格律已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平仄理论也成为韵文(含近体诗、词曲、对联等)创作重要的基础之一。对平仄的作用各种典籍文献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对其负面影响,文人学者却都讳莫如深。这一方面是古人自入学之初就学习类似的基础知识,在对平仄的掌握上比现代人条件要好得多;另一方面是科举考试中如果出现违律问题,那是要出现“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的。不过,任何事物在其起积极作用的同时,都难免存在自身的缺憾,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问题会暴露的越来越清楚。平仄问题也不例外。

  第一,平仄格律自产生之日起,就同时包含有不合理的一面。古人将汉字划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是以每个字的音调为基础的,将处于四个音阶的汉字,强行合并为两类,有其合理的地方,但肯定有其不合理的地方,这就如同在某一标高上划出一条线,来区分平原、丘陵、高原一样,将标线附近相似的地方强行分拆开来了。也许划定这一条线是十分必要的,但其不合理的地方也是不可否认的。具体到对联创作中,平仄就是音步相替、同位相对,很简单嘛,为什么很多人却感到难以掌握?其实就是因为那条线附近的地形太相似了,相似到凭肉眼难以分清,要查一查书、量一量才行。

  第二,平仄格律本身就包含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字数多寡的问题,平仄使许多韵部的字数贫富不匀,个别韵部的平声字少得可怜,人们只好借韵,只好例外。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制作数字联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一二三……八九十、百千万亿,除了 三、千,竟然全部是仄声字,于是人们就说不用考虑数字的平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上下左右、金木水火土、天地君亲师……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外,这恐怕是平仄确立之初没有想到的吧?又比如入声字的问题,由于其读音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字与平声近一些还是与仄声近一些,也很难确定,入声韵消失后,大概进入平声的还多一些吧?宋人填词有“以入代平”之法,就是在一些应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可以用入声字代替,但不可用上、去声字代替,这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入声字在读音上的不确定性,承认其与平声字的相通之处。再比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人们大都从音步方面加以分析,但这未尝不是古人犹恐过度依分平仄而使诗词创作走向停滞而留的一个“后门”,因为大多数联绵词是不存在所谓的重点音节的。

  第三,时代的变迁使平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书面语言与日常用语的分歧越来越严重,中古四声与新四声并存而引发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平仄律本来是为了使韵文免于呆板,而呈抑扬钝错之美,可当我们用普通话唐诗古诗词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那种美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许多字的读音变了!那么用新四声划分平仄,也就是现在通用的将阴平(一声)、阳平(二声)划入平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划入仄声,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仔细体会一下,发现并不能解决,至少可以说解决的并不够好。我们随便找四个不同声调的字(如珠、竹、嘱、助,妈、麻、马、骂),用标准的普通话读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划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上声与去声,音调相差十分悬殊。显然这不是划一条线、划一个标准就能解决的。类似的问题不解决,平仄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就会越来越突出。

  我们探讨平仄规律的得失,不是要否定什么。因为平仄格律存在了上千年,肯定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时代发展了,平仄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了,平仄规律是不是也要发展完善呢?


 作者:哈哈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哈哈儿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资料
    用新声撰联 按规范化语调读联
    把握契机 推行新声
    古今四声须有对
    运用新四声是大势所趋
    “古今四声混用”之我见
    谈谈我对“古今四声混用”的
    “古今四声混用”之辨
    为新四声呐喊
    征联应以新四声为准
    语言声调不能代替音乐声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